查看原文
其他

“她”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他”了

田溪 语标 2023-07-17


“她”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他”了


佟:看出来了吧,她还是惦记他的

白:她是惦记着他,可他未必惦记着她呀

佟:他不惦记她,是因为她先不惦记他;如果她还惦记着他,他肯定还会惦记她

白:那怎么能让他知道她还惦记着他呢?

佟:让她知道 他还惦记着她

白:说反了

佟:喔,让他知道她还惦记着他

白:那不还是反的吗?让他知道 他还惦记着她

白:观众明白就行了

《武林外传》第二十六回:求休书小郭盼断肠,思佳人秀才伤透心

 


武林外传作为下饭神剧,其中蕴含了相当丰富的语言梗,这一段佟掌柜和展堂的对话中喜剧效果正是由如今被普遍使用“她”和“他”同音不同形的特点所营造的。但第三人称代词“他”和“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他”和“她”拥有相同的读音?“他”最早在《说文解字》当中写作“它”,本指蛇的意思。古时多蛇患,人们出门总要问上一句:“无它乎?”,来询问屋外是否有蛇。后来“它”的含义逐渐泛化,指代异己的外族、危险的他者等。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它”作代词的情况,古人便假借“佗”字来代替“它”字作代词进行区分。随后在秦汉之交的汉字隶变中,“佗”逐渐演化成了“他”,“他”字出现在汉字中,但当时这个字还没有指“人”的含义。


 

徐灏笺注:“古无‘他’字,假‘它’为之;后增‘人’旁作‘佗’,而隶变为‘他’”。“他”最初的义项为“别的”,别事、别物都称“他”。目前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其他”一词,就是保留了其本意。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孟子·梁惠王上》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直到汉末,一些文学作品当中逐渐出现了“他”用以指称“人”的义项。南北朝时“他”字逐渐由“别的”发展为“别人”的意思,开始向第三人称代词转化他自姓刁,那得韩卢后耶?——《晋书·张天锡传》时间来到唐代,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动荡后,国家归于高度的统一和融合,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语言文字也随着民族的融合走向统一。许多文人和诗人创作时都采用“他”字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到盛唐时,“他”在北方话中真正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元明清三朝的发展,进而使得“他”成为书面语与官话中的唯一表达形式。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诗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高适《渔父歌》梳理到这里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在“他”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什么一直没有出现指代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她”的踪迹呢?事实上直到五四运动之前,“他”都是一个身兼数职的词,既可代人,亦可代物,既可代男性,也可指女性,甚至可以代复数。师兄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西游记》这里前两个“他”指老儿,男性单数,第三个“他”指女儿和婆子,女性复数。直到近代中国,新的变化产生,“她”加入了历史舞台。

 

近代之前,中国一直没有专指女性的代词,彼时的“她”是名词,是“姐”的异体字。《康熙字典》记载:“《王篇》:‘古文姐字。’《说文》:‘蜀谓母日姐,渭南谓之社。亦作‘她’或‘媎’”。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外语言文字产生碰撞。1822年,传教士马礼逊在翻译《英华字典》时发现汉语里没有可以对应“she”的词,他便尝试使用“他女”“该妇”来翻译。这一困局一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出现转机当时女性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妇女权利、妇女地位受到广泛关注。受西方阴阳性区分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周作人在《新青年》的文章中提到,刘半农提出创造性地使用“她”来做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想法,这便是“她”字在中国文字史上的最早理论雏形。“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很觉不便。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这一想法一经提出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有必要创造“她”来区分性别吗?为什么不用“伊”?“她”的发音到底是什么?事实上,同样的问题也在困扰着刘半农,他认为“她”字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办法与“他”字在发音上区分开来,因此他主张稍稍改变“她”的读音。有两种解决方案,其一,学习英语中区分元音强弱的发音方法,“他”读作[ta:],“她”字缩短,定为[te];其二,借用“他”的古音,将“他”读作[ta],“她”读作[tuo]。由于当时“伊”字深受许多学者的青睐,也有一种呼声要将“她”读作[yi],甚至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标准语大词典》中都明确将“她”的读音定为[yi]。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新兴的“她”字究竟如何发音呢?根据学者对当时情况的调查发现,在当时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口语中,称呼第三者为“他”的固定读音实在太普遍太常用了,因此人们并没有遵循官方的读音,而是始终将“她”读作与“他”同音的[ta],“她”字读音的争论演变也成为这个字获得社会化认同的重要过程。如今再看,对于汉语中极为常用的第三人称代词,“同音并稍异其形”,正是汉语的简洁传统、字形表义的语义特点,这也是为什么最终“她”能战胜其他字形字音,获得大众的认可的原因。总的来说,第三人称代词“他”和“她”的发展分化都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最终在大众的选择下逐渐变成现在最常用的词语,现在回头看看文章开头武林外传的一段对话,同音并稍异其形,更有一番风趣。
参考文献[1]贾志峰.汉语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演变及原因[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02):136-137.[2]吕华萍.古代汉语中“他”字考证[J].吉林教育,2008,{4}(25):22.[3]黄兴涛. "她"字的文化史[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9.[4]赵静,施晓慧.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的分化与发展[J]. 群文天地(14):54,56.[5]郭锡良. 汉语史论集.增补本[M]. 商务印书馆, 2005.

 


作者简介:田溪,北京语言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



本期责编:李欧丽


往期回顾



东京奥运会入场式将采用日语五十音顺序,为历史上首次

2021-07-24

口哨算语言吗?

2021-07-22

王琤 吴勇毅 | 汉语二语课堂纠错反馈机制研究

2021-07-21

王立非 任杰 | 跨国语言管理的国外研究现状分析(1979~2019)

2021-07-19






扫码关注我们      语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